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中央红军的两支主要军团是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。红三军团的总指挥官,就是赫赫有名的彭德怀,他在1955年被授予了元帅军衔,成为新中国军队中的顶尖将领之一。
红三军团自1930年成立起,一直活跃至抵达陕北并完成改编,整整存在了五年多。在这段时间内,红三军团在彭德怀总指挥的带领下,发起了长沙攻坚战,成为城市攻坚战的经典范例。长征途中,红三军团指挥了湘江、大渡河等关键战役,屡创辉煌,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和战略智慧。
总体来说,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在那个时期的战功几乎不分伯仲,功绩相当显著。然而到了1955年授衔时,红一军团涌现了三位元帅,而红三军团却只有彭德怀一人获得元帅称号,这其中的差距明显存在。
展开剩余76%如果再计算开国大将和上将的数量,红三军团的人数相较于红一军团则更为稀少。但尽管如此,红三军团出身的干部,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往往更为卓越。
例如,红三军团的三任政委在新中国成立后各自的辉煌表现,远远超过了红一军团中大多数将帅,下面就逐一介绍他们。
第一任政委是滕代远,他同样是湖南人,与彭德怀一同领导了平江起义,因此成为红三军团的首任政委。无论军事指挥还是组织领导,滕代远都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肯定。担任红三军团政委后,他还先后出任军委参谋长、八路军参谋长等重要职务。
新中国成立后,滕代远受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任命,担任铁道部部长。在任期间,他主持了多项开创性工作,赢得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誉。1955年授衔时,连毛主席都认为他完全具备晋升元帅的资格,但由于中央规定凡转入地方工作的干部不参加评衔,滕代远因此失去了成为开国将帅的机会。
不过,他的卓越贡献和资历有目共睹,是否获得军衔已经不再重要。后来,滕代远被任命为政协副主席,成为副国级干部,这充分体现了对他能力与贡献的高度认可。
第二任政委是杨尚昆,来自重庆潼南,年龄比彭德怀小9岁。他于1934年1月接任红三军团政委,直到1935年8月离开。在这段时间里,杨尚昆展现了出色的军政能力,成为彭德怀的得力助手,携手共渡长征中最艰难的时期。
新中国成立后,杨尚昆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长达17年,实际上,他早在1945年抗战结束后就进入中央办公厅。后来,他晋升为军委常务副主席,并最终成为国家主席,成为国家最高层的正国级领导人,成就非凡。
第三任政委是李富春,他与杨尚昆对调岗位后来到红三军团。李富春原为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,由于主任王稼祥受伤,他实际上主持了总政治部的工作,毛主席对他的表现极为认可。
抗战期间,李富春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,协助陈云同志处理重要事务,随后又协助任弼时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,历任多项核心岗位,积累了丰富经验。
新中国成立后,李富春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,后晋升为政治局常委,成为正国级领导干部。从彭德怀三任政委的表现来看,他们都取得了极高的政治地位和成就。
虽然他们未被授予军衔,主要是因为这些军政委干部兼具军事与政治才能,后来都被中央调入地方工作,但他们的实际贡献远远超过了许多将帅。
事实上,除了这三位政委,红三军团还有两位曾在其队伍中工作的领导人物达到正国级。第一位是刘少奇,他曾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,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政治局常委和国家主席,属于最高层领导。
另一位是叶剑英,接替殉职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职务,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委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委员长,也是正国级领导干部。
由此可见,尽管红三军团在开国将帅的数量上不及红一军团,但其成员在新中国政治和军事领域取得的成就却远超前者。可以说,红三军团真正造就了一批文武双全的杰出人才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